26日上午,吕梁山南麓汾河谷底交城县夏家营镇一片的金色麦田里,空气中翻涌着麦粒成熟的焦香,20台联合收割机如身披铠甲的巨人般整齐列阵。随着省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建中朗声宣布:“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霎间,机器轰鸣震彻田野,一场关乎“颗粒归仓”的现代农技大比武正式拉开战幕。
省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建中、省农机发展中心农机工程项目部部长米志峰、省农机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可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建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小强等省市领导和专家现场观摩指导。
本次比武旨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将“减损就是增产”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来自全市4个县(市)的20名优秀农机手同场竞技,比拼在联合收割机操作中的精细控制与减损能力。
“收割台高度、行进速度、滚筒转速、风机风量……每一个环节都关乎麦粒能否‘应入尽入’。”裁判员代表、省农机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可嘉在现场严密监测损失率,他强调:“比赛的核心不是速度,而是精度,是在毫厘之间守护粮食安全的技艺!”
“铁臂”巧匠展绝技,毫厘之间筑牢丰收根基。赛场上,引擎的怒吼成了最激越的进行曲。交城县选手李师傅屏息凝神,精准操控着身下的庞然大物。他反复调整着收割台高度——过高,麦粒遗落田间的叹息清晰可闻;过低,泥土混入粮仓的杂质触目惊心。
随着割刀轻巧滑过,饱满的金色麦穗如瀑布般倾泻入仓。机舱旁,技术人员俯身细察,不放过一粒散落的麦子。赛场就是战场,技术的精湛与意识的严谨在此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安全屏障。
参赛选手们不仅带来高超技艺,更带来不同地域的智慧碰撞。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与锐意进取的“新农人”同台切磋,共同提升。赛场之外,观摩的各县农机手和工作人员专注学习,这些宝贵的减损经验将化作燎原星火,点燃全市农机作业精细化变革的引擎。
当最后一台收割机驶出赛区,麦茬齐整如画,金色的麦粒在粮仓中堆积如山。这场以技术守护“粒粒皆辛苦”的现代农技大比武,完美诠释了吕梁市对粮食安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激烈角逐,孝义市代表队的穆纪铭凭借精湛技艺和最小损失率摘得一等奖桂冠;同属孝义代表队的郭世礼、陆琨斌获得二等奖;汾阳市代表队的李小飞、王文建、张少奇荣获三等奖。
这场比武远不止于赛场争锋。它是一粒点燃技术革新与人才培育的火种。刘小强说:“我们寻找的是田畴上的‘大国农匠’,培育的是农业现代化的新鲜血液!”大赛特设丰厚奖励,正是为了激发人才活力,让减损增效成为所有农机手刻入骨血的职业信条。
麦浪无言,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粮仓殷实,承载着减损增产的庄严承诺。吕梁大地,以农机为笔,以减损为墨,在广袤田野上奋力书写着农业强国的壮美篇章——每一粒安全归仓的麦子,都是献给祖国大地最深沉的回响。
吕梁日报
长宏网配资-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在线客服-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